中国营销企划
China marketing plan
 

德州·京津大院大所对接会-国情讲坛·万祥军:对话书记和市长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万赢信采编采编:“德州与京津地区的联系密切,多年来,优越的区位交通让我们发挥同城效应紧紧地连在一起,完备的产业体系让我们推进交流合作紧紧地聚在一起,一流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实现互利共赢紧紧融在一起。”这是2014德州·京津大院大所对接会德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翠云在致辞中的表述。

图示: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现场

吴翠云说:“天然的地缘关系、多年的合作基础、国家层面的战略设计,为德州服务京津、融入京津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热切期盼德州与京津以这次对接会为契机,进一步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推进合作,力争早日建成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基地和科教实训机构,促进一批高端人才、高端技术和优质资源的顺利对接。”

9月28日,山东德州市在京举行2014德州·京津大院大所对接会。本次对接会以“融入首都经济圈,推动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为主题,旨在加强德州与京津的战略合作,努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德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翠云,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宜新,市委常委、秘书长韩建亭,市委常委、副市长翁啟文,副市长许绍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英昌,以及京津地区科研机构、高校院所、科技服务机构、金融机构领导和驻京津央企强企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合作项目签约代表,共计400余人出席对接会。

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宜新杨宜新主持对接会。他希望我市参会企业进一步拓宽视野,抓住机会,根据自身技术需求和目标定位,主动与有关高校院所、金融机构洽谈联系,寻求合作。同时,真诚期望各位领导和嘉宾继续关注德州、支持德州、推介德州、投资德州,进一步加强交流、加深友谊、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

科技部原副部长韩德乾,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勤,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王景川,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将葛东升,军事科学院原政治部主任、少将陈金泉,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济师齐国生,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范小森,中国科学院院士葛昌纯、何满潮、张新时、宋振骐,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何新贵、钟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苗立峰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会议。

“此次对接会参会机构和企业近300家,其中国家“211”“985”工程重点高校43家,国家级科研机构26家,央企(强企)研发机构22家,科技服务机构9家,科技金融机构13家,以及两市所属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我市参会企业149家。通过广泛深入的会前对接,将有56个项目在会上签署合作协议,近百家科研机构与企业达成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意向。”德州市科技局副局长王秀勇向记者表示。

图示: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在会议现场。

现场对话观点采撷

对接会期间,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信研究国研智库中心主任、中国经信研究国情讲坛主持人万祥军就有关新闻事宜主持了现场对话,并和到会的领导和嘉宾进行意见交换。

主持人:

万祥军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信研究国研智库主任、中国经信研究国情讲坛主持人

德州市领导:

吴翠云 德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杨宜新 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翁啟文 德州市委常委、副市长

韩建亭 德州 市委常委、秘书长

许绍华 德州副市长

张英昌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王秀勇    德州市科技局副局长

特邀嘉宾:

韩德乾    科技部原副部长

张勤        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施尔畏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王景川      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

葛东升     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将

陈金泉      军事科学院原政治部主任、少将

齐国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济师

范小森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昌纯 、何满潮 、张新时、宋振骐      

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 、何新贵、钟山    

苗立峰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主持人:万祥军

此次对接活动是国家提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后,德州在北京举办的首场大型活动,是充分展示德州实力和形象、对接京津冀一体化的桥梁,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可有效解决德州市科研机构和创新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结构不优、支撑力不强等制约创新发展的诸多难题,形成新的创新动力源泉,为今后较长时期的创新跨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吴书记你好!请你谈谈这次会议的背景好吗?

吴翠云:

德州作为发展中地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迈进,最有力的支撑就是科技支撑,最稀缺的资源就是创新资源,最需要的支持就是智力支持。京津地区是中国特大城市最集中、科技和教育最发达的城市群,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央企强企、科技服务机构众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也是智力资源的最大富集区。

真诚邀请各位领导和嘉宾多到德州走一走、看一看,搭建好、利用好这个平台,推动双方交流合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我们将以最优质的服务、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环境,让每位科技创新创业人士在德州生活得舒心、工作得顺心、发展更有信心,携手开创互利共赢的美好明天。

主持人:万祥军

杨宜新市长,你好!你能谈谈这次对接会的目的是什么?

杨宜新:

举办对接会是我市全面融入首都经济圈的战略需要。当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德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全面融入首都经济圈、打造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城市,打造全省对接环渤海经济圈的桥头堡。此次对接活动是国家提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后,我市在北京举办的首场大型活动,是充分展示我市实力和形象、对接京津冀一体化的桥梁。

主持人  万祥军:

翁啟文副市长你好!近年以来,德州市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在周边区域率先提出了科技金融融合创新推进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请问翁啟文副市长,现在是什么样的结果?

翁啟文:

实践证明,未来收益是科技成果证券化的前提和基础,而德州快速发展的产业集群蕴藏着巨大的应用型创新需求,这是科技成果未来收益的现实支撑。因此,融合创新战略的着力点在于充分发挥和大力提升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专注于产业有效需求的创新,通过引入金融资源和科技服务,帮助企业寻求适配的、外部性价比最佳的研发资源,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主持人  万祥军:

韩建亭秘书长,你好?请你谈谈举办对接会为什么是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战略需要?

韩建亭: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对德州市科技金融融合创新推进产业发展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利用好现代金融手段,推动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发展。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工作,亟需依托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央企强企、金融机构等外部科技金融资源优势,着力建设德州应用技术研究院、科技创新创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科技金融融合创新载体。同时,利用载体平台将全市企业研发需求外包,借势借智借力加快发展。

主持人 万祥军:

举办对接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许绍华副市长你好!你能谈谈你的看法?

许绍华:

2014德州·京津大院大所对接会是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举办好此次对接活动,可以有效解决我市科研机构和创新人才(团队)总量不足、层次不高、结构不优、支撑力不强等制约创新发展的诸多难题,形成新的创新动力源泉,为今后较长时期的创新跨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主持人 万祥军:

张英昌领导你好,你作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请你谈谈为什么对接会是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的迫切需要?

张英昌:

7月24日,李克强总理来我市视察指导工作,提出德州要打造首都经济圈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优质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生态环境屏障。目前,国家正积极鼓励和倡导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在中小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北京也正在按照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对城市功能给予重新定位,这为我市承接首都部分功能和产业转移提供了历史机遇。通过对接活动,可以引进一大批科研机构来我市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主持人:万祥军

请问王秀勇副局长,对接会是德州市科技局分管工作,你作为主管副局长,能告知我们这次对接会的初步成果如何?

王秀勇:

万祥军主持人好,这次对接会的可谓是初见成效。共签订各类重点项目合作协议58个,达成合作意向上百个。已签订的协议中,涉及建设德州应用技术研究院、科技创新创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科技金融融合创新载体的项目共48个,战略合作协议8个,成果转化及人才引进协议2个。市政府与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市政府与中国技术交易所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德州应用技术研究院与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共建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德州分中心等18个重点项目在开幕式上集中签约。

主持人:万祥军

韩德乾领导你好,你是科技部原副部长,我想请谈谈你对这次对接会体会?

韩德乾:

德州市作为环渤海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大力实施科技驱动战略,创新性地提出了科金产一体化的新路子,积极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加强与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央企强企军企研发中心、科技服务机构的合作力度,建立起区域科技创新政策支撑体系,搭建了大批支撑科技创新创业的载体平台,优化了创新创业环境,科技创新事业快速发展。这次对接会的举办,搭建起德州与京津科研机构之间交流、沟通、对接、合作的桥梁,本身就是一项科技创新之举,必将使京津地区科技资源与德州独特优势相结合,更好地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促使京津先进科技成果在德州绽放光彩,促进德州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主持人:万祥军

作为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领头人,你考虑如何做?

盖钧镒:

我带领的研发团队与德州市谷神集团深入开展技术合作。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将继续不遗余力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希望与会的各科研机构能够借助此次对接会加强与德州企业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切实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主持人:万祥军

由于篇幅的问题,我对话和和现场采集了非常多的观点,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总的来说这次的对接会达到了预期目的,这得益于德州市现任班子的主人翁精神和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

为了突出对接质量,据我了解在会前德州市围绕十大产业集群,包括60家重点培植企业、55家科技成长型企业、47个产业基地和274家高新技术企业,搜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210项,汇编成《德州市企业创新需求汇编》并送达各参会机构;收集整理130余家参会机构的500余个科技成果推介项目,汇编成《京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汇编》并送达各企业。确保对接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实效性。同时对接会突出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第三是突出大院大所,最后突出广泛合作。

这还得益于德州市各级各部门统一了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明确任务目标,确保了参会的人数和质量。把握住了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德州市企业、产业特别是十大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突破科研机构、人才团队、平台资源的制约,重点面向央企强企、国家级科研机构和重点高校等开展对接。强化组织领导,细化责任分工,建立灵活多样的对接机制,确保了对接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圆满地实现了这次对接会的目标和任务。

延伸阅读:

德州举办京津大院大所对接会 产业创新驱动更有力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对我市企业来说,也是播种的季节。

9月28日,2014德州·京津大院大所对接会在北京的中国职工之家酒店开幕。这场金秋的盛会,为我市企业牵手京津智力资源搭建了一座“金桥”。一份份校企合作、产智融合协议的签订,如同在我市企业中间播下了创新的种子,为正在加速发展中的德州经济装上了新的“加速器”。

政府“做媒”校企“相亲”

科技成果推介项目573个、企业技术需求信息210条,此次对接会上,众多的合作机会令参会者应接不暇。结合德州产业发展实际,围绕八大工业产业集群,我市共邀请京津地区的130余家重点科研机构前来推介其先进的产业化技术成果和专利技术,并组织本地149家企业带着实际需求上会寻求合作。

与以往对接活动不同的是,在这次对接现场,询问需求的少了,实际洽谈的多了。会前,市科技部门就把会上推介的科技成果和需求信息汇编成册,发放给参会人员。活动刚刚开始,许多洽谈就已经进入实质阶段。

在禹城市对接交流现场,中科院过程所项目负责人姚常斌对我们记者说,我们和贺友集团的合作起源于禹城高新区招商局长毛成伟的牵线搭桥,更得益于禹城市委市府和高新区领导们的重视和支持,我们适应企业需求,把相应科研成果在贺友转化,实现互利共赢!

“会议邀请的院所都非常高端,参会的项目也很多,这给了我们更大的选择空间,刚刚转了一会儿,我就发现了好几项与公司发展方向契合的科研成果。 ”在对接洽谈现场,记者碰到了前来“相亲”新型复合材料技术的辰睿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猛。辰睿重工是我市一家以机械装备加工、制造为主的企业。赵猛说,随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装备制造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现在特别希望能在基础材料方面实现技术突破,提升产品性能。以前企业要获得技术支持,大多靠到各大院所“碰运气”,现在由政府来搭建这个对接平台,感到机会十分难得。

“ 禹城六大项目签约”,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磊表示,签约数量居德州各县市区首位。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禹城保龄宝公司与中科院天津微生物研究所签订共建成果转化基地协议;禹城市政府与中科院地理所达成了结果。禹城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洪利说:“会上我市与多所科研机构、高校院所达成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禹城福田药业与北京化工大学;禹王实业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禹城贺友集团与中科院过程所;禹城百龙集团与中国食品发酵研究所分别签订合作协议”。

“科金产”携手促融合创新

“我们特别关注这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适合地区发展需要并对企业长远发展有推动作用的新项目,这样的项目也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 ”应邀参会的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鸣对我市提出的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理念给予高度评价。

企业转型升级,项目中试、实现产业化,资金投入是关键。由于我市企业实力有限,很多好项目引不来、落不下。近年来,我市提出的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理念,为打破这一制约瓶颈提供了答案。本次对接会,我市不仅把本地企业的科技需求与京津地区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源对接,还主动帮助达成合作意向的企业与各类金融机构建立合作,有效推动“科金产”融合创新发展。

市金融办主任姜刚介绍,我市共邀请近20家金融机构参会,已有部分机构与企业、院所达成投资意向。会后他们还将向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与我市有长期合作的投资者进行深入的项目推介。 “投资者本身都是趋利的,我们只要把项目谋划好、推介好,自然就能把他们吸引来。作为政府部门,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做好服务工作,下一步将加快各类担保基金、引导基金的组建。 ”姜刚表示。

“这次活动加速了德州创新发展的步伐,推动‘科金产’融合,政府必须唱‘主角’。 ”前来参会的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院士葛昌纯希望类似的对接活动能够在我市成为常态。

广泛合作保证长久见效

“先借智借力,再自立自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借助外部科技金融资源优势,建成一批我们自己的‘科金产’融合创新载体,从而把我市真正打造成为首都经济圈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同志说。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大型冶金新型浮选设备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葡萄糖酸钠技术协同创新平台……从成果上看,本次对接活动中,各类创新平台是签约项目中的绝对主流,占到了签约项目总数的82.7%。显然,着眼长远是京津地区各大院所和我市企业的共同选择。

“技术创新不是简单的某一个科研成果,而是一系列相关联新成果的集成。建设一个新的校企协作科研平台,不仅能够为企业推动产品、技术更新提供一个长久支撑,更是科技研发能够符合现实需要,并获得必要支持的重要保证。 ”来自山东科技大学的中科院院士宋振骐认为,相对于单纯的成果转化,目前的科研机构更加注重与政府、企业间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从他多年的经验看,长期牢固的校企、校地合作对于技术创新有着更加明显的推动作用。在这次对接会上,宋振骐带领他的研发团队与齐河县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齐河打造一个地下工程智能装备研究院。

对于我市企业而言,平台的建立更有利于其自身的长远发展。华鲁恒升公司的总经理常怀春在会上代表企业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就运河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签署合作协议。常怀春介绍,他们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有着长期合作关系,这次签约将进一步密切联系,加速企业乃至周边整个化工产业集群的整合、发展步伐。

交流对接,智慧碰撞,在校企合作、产智融合的大主题下,相信这场交流合作、创新共赢的盛会,必将为德州经济开辟更广阔的未来。 

德州·京津大院大所对接会-国情讲坛·万祥军:对话书记和市长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服务条款|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