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企划
China marketing plan
 

突如其来“新常态”躲不开的主题词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万赢信采编:中国医药行业本来是不缺危机意识的。管理部门最多、产业政策最密集,社会敏感度最高,所以每年行业内部的交流中,几乎总能听到类似“变局”、“洗牌”之类的字眼。2014年这些依然是躲不开的主题词,可是一切却来得快如飞瀑,出人意料。

表面上看,变化还是出在新的政令上;而更深层次的遽变则发生于观念和认识层面:这个行业靠小聪明的日子告一段落,大智慧的时代已呼啸而来。近两年,尽管已经有不少企业相时而动,但大部分人显然还没有来得及从过去的惯性中抽身,所以难免猝不及防,莫名惊诧,慌里慌张,无所适从。

合规,不是风暴而是气候

“这可以说是一封‘举报信’引发的药企合规风暴。”一位行业协会领导在《E药经理人》2013年举办的医药企业家年会上,说出了他所观察到的医药产业正在经历的风起云涌。他那次的结论是,正在发生葛兰素史克(GSK)事件只是一个个案,风暴来得快去得也快。但谁承想,一切其实才刚刚开始。

2013年11月,卫计委、监察部等多部委提出,将继续进行医药领域的行风整顿,针对医药领域的商业贿赂要“严查三年”—“2013年只是第一年,2014和2015年还将严查,绝不会放松。”

这话果然没有放空炮。2014年,中国的政治主题之一即是反腐,一时间,全国上下“老虎”“苍蝇”落马一片,医疗卫生领域亦是“多点开花”,未能幸免。

最早的消息来自四川。四川省卫生执法监督总队调研员罗志君以及四川省卫生厅医政与医疗服务监管处处长焦云智,先后被纪检部门调查。随后,广东省卫计委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处处长伍新民和两个科长被移交检察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院长涂遥生涉案被抓??

最惊人的消息来自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这个曾经呼风唤雨的部门在这次反腐风暴中几乎“人去楼空”。被带走的5名涉事官员几乎均曾掌管药价审批大权。该案至今尚无定论,有分析称,倘若腐败最后涉及到医药领域,那么问题很可能会在进医保目录、药品单独定价以及价格审批过程中的违规操作等方面。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通报的数字显示,2014年1~6月,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发生在民生领域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数量同比上升10.2%。其中,“医疗卫生领域”被特别点名,可见检察系统在医疗反腐中“成绩斐然”。

GSK事件在2014年下半年终于盖棺定论。GSK中国被判处罚金30亿元人民币,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开出的最大反商业贿赂罚单,公司CEO马克锐等高管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到三年。

这一事件带给中国医药行业药品销售生态的深远影响正在显现——整个行业旧有的销售模式加速碎裂,购销双方的边界正在重新定义。

一方面,传统的医药代表销售拜访正遇到空前的阻力。比如在广州,卫计委对医院的巡查暗访已经明确推进了多轮。不少医院科室已经收到卫计委下达的通知,巡查暗访仍会继续,医生不得接触医药代表,“特殊情况下要接触的,必须备案”。

另一方面,各种以学术为名的医学会议受到严查。一个听起来很是尴尬的故事是,2014上海血液学年会因突遭举报,被上海卫计委监察处查处,会议被迫临时取消—400多名血液科专家连夜在酒店大堂排队退房。而此事发生前三个多月,中华医学会被国家审计署以“不当牟利”点名,指其“依托行政资源”在2012至2013年的160个学术会议中,“收取医药企业赞助”高达8.2个亿。

眼下,国内医药代表们的作业环境正在遭遇有可能比2006年更为漫长的“寒冬”,一些药企正考虑将医药代表改称为“医学联络员”,一些医药代表则主动或被迫离开了这个行业。

要从彻底放权读出决策者撬动既有利益格局的态度和决心

“简政放权”是《E药经理人》在进行2013年度盘点时圈定的一个关键词,十八大提出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2014年,这一改革思路依然延续,所不同的是决策层的行事风格,政府放权的毅然决然与不留余地大大超出了外界的预期。

7月份,国家食药监总局结束对《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的意见征集,互联网售药规定强力松绑,引发全行业地震。“网售处方药或将在2015年1月开闸”的消息,在网上不胫而走。

之所以引发“地震”,是因为放开处方药网售对医药行业意味着利益格局的重新划分。比如就有反对处方药全面放开者认为:网上售药准入门槛、经营范围简单地放开,将严重威胁百姓用药安全,导致假劣药品泛滥。而且网售药品配送过程的运输条件堪忧,也有可能危及药品质量。反对者还质疑淘宝、京东等巨头除了做第三方平台外,还被政府允许卖药,既做“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从另一个角度看,有上述种种相左的意见也难怪,医药行业上一个关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政策颁布于十年前,这十年来,在探索处方药B2C方面,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几乎都没什么作为。

几个月后,另一份征求意见稿再次震惊四座。

11月底,国家发改委向八个医药行业协会下发了关于征求对《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该方案显示,发改委有意取消药品政府定价,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让药品实际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

药价改革的一大背景是,十余年来,国家发改委多达30多次覆盖数千种药品的降价行动,并没有起到控制药品费用的政策意图,却导致将疗效可靠的廉价普药挤出药品市场的负面效应,同时还催生了大量价格虚高的虚假创新药品。所以这次改革被视为“发改委自己革自己的命”,可谓中国药品定价历史上最大力度的规则变更。

发改委的“任性”,亦引来议论。外界普遍关心下一步的配套细则怎么制定,医保是不是能够顺利接棒。因为“药价改革应该和医保支付改革同时推进,不然汽车的轮子大小不一样,是走不远的。”

但不管怎样,上述两个看上去极为超前的政策在大方向上是有利于简政放权,有利于减少权力寻租,有利于公平竞争,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它突显了新一届政府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强烈愿望,撬动既有利益格局的态度和决心,也昭示着未来行业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当然,说到2014年让人印象深刻的政策放开,也不都是出人意料。

9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对2012年版基本药物目录不鼓励进行新的增补,基层可在坚持基药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从医保(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中,配备使用一定数量或比例的药品,从而打开基层医疗机构使用非基药的“口子”。

有评论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已经推行五年,此举是对制度暴露出的问题的一次纠偏。“放开使用范围,总体上要比持续了多年的省增补的方式更为可控,缩小了寻租的空间”。

互联网时代,谁都有可能下出一盘超乎想象的大棋

2014年,一部由央视推出的名为《互联网时代》的纪录片受到广泛关注,该片气势恢宏,以新颖的手法和生动的讲述,揭示了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带给人类社会的新挑战。彼时,互联网思维已在商业世界蔚然成风,而在传媒、金融,甚至是出租车行业,互联网正真实地颠覆着一切。

相较而言,医药行业则展现出了其钝感的一面。这也许与这个行业循规蹈矩、讲求安全第一的性质有关。比如在由《创业家》杂志组织的著名的“黑马运动会”上,一位记者观察到,相比互联网领域,医疗健康行业的创业者给人的印象往往不爱热闹、默默无闻;他们的年龄普遍比其他行业的创业者长5~10岁;他们严守比赛规则,极少变通;当他们需要通过互联网完成众筹任务时,结果其中大部分人还习惯于银行转账,对网络支付并不熟悉??此前,医药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的最广泛的交集大概是在医药电商领域,但起始于2005年的医药电商在整个电子商务领域内也只是刚刚进场,尚不成气候。

拐点从年初阿里巴巴发起的一场并购开始。2014年1月,阿里巴巴出手超过10亿元收购中国香港上市公司中信21世纪54.33%股份。这场并购两厢主角皆引人注目,阿里巴巴是中国互联网领域名副其实的带头大哥;而中信21世纪拥有第三方网上药品交易牌照,还掌握着中国唯一的药品监管码体系,可谓是中国药品领域最大的数据库。阿里巴巴之后,腾讯、京东也纷纷加入圈地布局医药行业的行列。此前在互联网领域,这些大鳄是如何翻云覆雨有目共睹,开始介入医药健康领域的它们让整个行业气氛顿时紧张。

后来,处方药网售解禁的政策预期进一步加剧了紧张程度。广为流传的一段分析这样写道:美国医药电商占美国药品零售额的30%,2013年销售额高达743亿美元左右。按照这个规模推算,一旦处方药网购市场开闸,意味着我国医药电商市场将从目前的近2000亿元扩张为万亿元。

于是,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在医药行业的各种内部会议上,互联网都占据了主要议题,但凡与之相关,会场必定座无虚席。其实,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最担心的是在电商对现状颠覆之前仍没有做好准备。在一项由《E药经理人》联合《E药互联网研究》针对近50位医药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的调查显示,有近9成的老板们认为医药电商对传统工业渠道的冲击不仅仅是产品价格和对消费者心智的占领,更重要的是对商业模式的冲击,但到目前为止却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尚未“触网”。

不过,一批敏锐者已经开始加足马力布局,康恩贝是其中的代表。年底,其宣布拟以现金2.71亿元收购珍诚医药在线30.81%股份,后者是我国首批获得医药分销B2B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质的企业,拥有自主开发并运营的医药B2B电子商务平台“医药在线”、E路融及网上药博会等。

当然,所有人也都清楚,互联网对医药行业的冲击又何止会局限在电商领域。从阿里的“未来医院”到腾讯的“智慧医疗”,再到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一匹黑马,谁都有可能下出一盘颠覆产业、超乎想象的大棋。

适应新常态就是要尊重市场,回归常识

中国经济经过近30年的高速增长,正进入转型发展的新常态。医药行业随着政策人口红利逐渐退去,亦面临诸多挑战,似乎正契合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增长进入换挡期,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而行业发展要依靠改革、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

如果过去一年发生的种种遽变是重要信号,那么2014无疑可视为医药行业从旧常态到新常态的一个换挡年。

而从产业环境角度来看,医药行业的新常态,说穿了就是改变行政权力的垄断地位,淡化管制色彩,把话语权更大程度地交给市场,使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014年,无论是通过合规剔除医疗成本中有太多的“腐败成本”,澄清市场环境;还是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激发医药经济的活力;抑或借助互联网,推动创新,塑造行业格局的新形态,皆能体会到产业环境新常态的全新内涵。

让行政的归行政,让市场的归市场,本就是经济良性运行的应有之义。对于已然谙熟旧时代生态法则的每个利益个体而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常态,既须敏锐洞察,更须迅速适应,是为过去一年风云流变带给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启示。

突如其来“新常态”躲不开的主题词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服务条款|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免责声明